連日來,浙江之聲持續加力升溫做好首個全國生態日后續宣傳報道,圍繞主題、精心策劃,聯動我省相關廳局和全省各縣市融媒體中心等,推出《向人民報告——全域建設幸福河湖》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》《我眼中的“浙”山“浙”水》《那山那水那人家》等一系列融媒報道和直播,久久為功宣傳生態文明建設,持之以恒助力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。
專題專訪,聚焦“幸福河湖”。浙江因水而生,因水而興。二十年來,從“萬里清水河道建設”到“五水共治”,再到“美麗河湖”建設,浙江已建成省級美麗河湖近600條,基本形成全省水美格局。日前,浙江發布今年1號總河長令,啟動全域幸福河湖建設。
什么樣的河湖,稱得上“幸?!??怎么建設幸福河湖打造更優“綠水青山”?浙江之聲聯動省水利廳,特別策劃推出《向人民報告——全域建設幸福河湖》專題,邀請省河長辦領導和9個縣級總河長(書記/縣長),參與專題專訪。
省水利廳廳長在專訪中談到,幸福河湖是安全、生態、宜居、富民、智慧的河湖,河湖治理的成果轉化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感。報道選取的9個縣以河長制為抓手,帶動全域生態建設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湖州長興作為河長制起源地,有了新目標;嘉興嘉善成為了長三角一體化的“水鄉客廳”;麗水景寧則展示了幸福河湖為山區縣帶來的美麗經濟。
專題報道除了在浙江之聲廣播端《浙廣早新聞》等主要新聞節目中播出,浙江之聲和省水利廳官方微信號也同步推送圖文報道,聚焦重點,比學趕超,在全省水利、農業、生態環境等行業領域引發了良好反響。
蹲點調研,講述鄉村蝶變。浙江鄉村的美麗蝶變,始于“千村示范、萬村整治”工程。2003年,浙江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行動。如今,浙江全省90%以上的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。
浙江之聲與全省市縣融媒中心聯動,在廣播節目《浙江新聞聯播》和《浙廣早新聞》中推出系列報道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》,以記者蹲點調研的形式,對基層鄉村典型采訪報道,展示浙江各地自覺踐行生態理念的生動實踐。
“綠水青山白鷺歸”的金華武義壇頭村,從一片“臭河灘”成為風景秀美的“網紅打卡地”,美麗村莊迎來了美麗經濟;寧波北侖陽東村,荒山如何變成旅游網紅地;臺州三門巖下潘村,一個一窮二白的“空心村”孵出了“金鳳凰”,成了中國首批“鄉村旅游示范村”……
這組報道生動展示了20年來浙江并未止步于就環境抓環境,而是同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有效銜接,不僅為農村帶來了環境優化,也為農民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。
融媒直播,展現村美民富。浙江之聲聯合全省各縣市融媒中心推出大型融媒系列直播《我眼中的“浙”山“浙”水》。11場融媒直播,涵蓋全省11個設區市,從“賣毛竹”到“賣風景”的金華義烏北山村,到獨具海島特色的舟山新建村,還有逆襲“畬富美”的溫州文成讓川民族村等等,通過多年來的對比變化,以直播形式展現浙江久久為功扎實推動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,好生態帶來好生活的典型案例。浙江之聲新媒體矩陣號與全省各地市融媒中心平臺同步直播,沉浸式展現鄉村振興成果,記錄浙江精彩蝶變。
創意視頻,解碼綠色發展。《大時代,好日子 · 那山那水那人家》于8月16日起在中國藍新聞客戶端、Z視介客戶端、浙江之聲融媒矩陣等同步推出,這是浙江之聲推出的首個全國生態日特別策劃系列短視頻。系列短視頻共5期,每期2-3分鐘,湖州長興梅山鎮新川村、衢州常山徐村、嵊州貴門村、杭州余杭青山村等村落一一亮相。
該組報道以小切口反映生態變化大主題,從穿越時空的對比入手,從村容村貌的對比切入,通過主人公講述的形式,體現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變化與收獲。作品采用中國畫“水彩”渲染風格,仿佛“人在畫中游”,沉浸式展現“浙”里鄉村美景。系列短視頻推出以來,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,話題詞#浙里生態有多好#閱讀量超1000萬。